書寫中老友誼!第十二批中國(上海)青年志愿者赴老撾服務隊凱旋~
來源:中國青年志愿者
“熱烈歡迎志愿者回家!”12月24日晚,共青團中央“第十二批中國(上海)青年志愿者赴老撾服務隊”的隊員們,在完成為期一年的志愿服務后載譽而歸,順利抵達上海虹橋機場。迎面而來的是鮮花、歡迎橫幅和伙伴們期待的面龐。團上海市委副書記王江、各選派單位領導和志愿者家屬一起迎接志愿者凱旋。
2002年起,為配合國家外交戰略,援助老撾經濟社會各領域建設,團上海市委受團中央和商務部委托,先后派遣了12批共123位優秀青年志愿者參加中國(上海)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援老撾項目。第十二批援老撾項目于2023年啟動,5名青年志愿者在老撾開展中文教學、計算機培訓、中醫治療領域的志愿服務,為期一年。
三尺講臺的漢語課堂、臨床救治的病房診室、田間地頭的調研現場、重大活動的高訪接待……在過去一年中,赴老撾服務隊隊員們分別服務于老撾人民革命青年團中央、老撾萬象瑪霍索醫院、老撾萬象109醫院(四五醫院)等。他們秉持志愿精神,扎實工作,辛勤付出,用至誠愛心和良好形象,為服務老撾經濟社會發展、傳承中老友誼作出積極貢獻。
相比此前派出的服務隊,這是一支更加年輕化的隊伍。1988年出生的姚舜是服務隊的領隊,除了帶領好隊員們一起并肩服務,他和來自企業的90后青年王春,一同在老撾當起了漢語教師。面對求知若渴的老撾學員們,他們精心準備和制作中文授課內容,并幫助大家掌握正確的漢字書寫方法。同時,特別開設“MINI TALK”交流分享板塊,鼓勵學員間相互提問、師生間互動問答,不斷強化學員們的日常中文交流能力。截至12月,累計開設中文教學班5個,開展中文授課1025小時,120余名學員順利畢業。
來自上海市岳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90后針灸醫生張曄,和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27歲青年醫生沈瑞獅,在老撾服務期間充分發揮中醫的獨特優勢,參與當地常態化的醫療救治工作。他們結合中醫學識特長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,聚焦中醫治療和康復理療,運用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中醫傳統療法,結合現代醫療技術,為當地百姓提供康復理療的“中國方案”。截至12月,累計救治患者6000余人,開展臨床中醫教學約65小時,參與聯合會診42起。
服務隊中最年輕的志愿者,來自企業的林正聞出生于1998年,在服務期間主要負責計算機(IT)培訓。他積極搭建起IT領域賦能培訓體系,并圍繞數據科學、人工智能、代碼編程等前沿科技,建立完善的課程庫,以幫助老撾青年掌握現代科技知識。截至12月,累計為老撾青少年和老撾黨政機關青年開展計算機(IT)培訓授課39次。
此外,為了推動中老兩國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,助力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與推廣,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在工作之余,還創造性地結合中國傳統佳節開展中老青年新年、端午、中秋節等主題活動。他們通過講解佳節習俗、體驗民俗制品、品嘗傳統美食等形式,帶領老撾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風土人情,沉浸式領略中國節日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12月,赴老撾服務隊累計舉辦各類文化交流展示活動18場,覆蓋近3000人次老撾青少年。
“奔赴山海,為國增光。團結奮斗,全力以赴。揮灑青春,踐行使命。志愿有我,挺膺擔當!”一年間,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在出征儀式上的鏗鏘誓言。就在志愿者歸期前的12月18日,老撾團中央為這5名志愿者頒發了老撾人民革命青年團65周年青年奮進榮譽勛章。作為中老友誼的“接棒者”和“傳承者”,他們為增進中老兩國文化交流奉獻了青春力量,用志愿服務擔負起民間外交的責任使命,在兩國民心相通的畫卷上留下青春絢麗的一筆。
來源:《青春上海News—24小時青年報》(青年報·青春上海記者:陳詩松/文,吳愷/圖、視頻)、微信公眾號“上海青年志愿者”,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“上海友協”